晚清重臣的罕見照片(組圖)  

發表:2009-05-25 02:19
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


英國攝影師湯姆森
 

瀋桂芬、董恂、毛昶熙(自左至右)

1993年,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胡志川編著的《中國百年攝影圖錄,1844-1979》。這本12開本266頁的銅版紙精裝書,定價280元,相當於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,頗為昂貴。

但我驚訝書中收錄清末的歷史照片,約有小半數前所未見,尤其是第25頁,刊布的晚清重臣瀋桂芬、董恂、毛昶熙的合影相當珍貴,所以當即買下。這本書給我的研究帶來很多樂趣。可是,這張照片是誰拍的呢?

依循寶鋆詩歌開始的查詢


去年,我閱讀寶鋆的《文靖公遺集》時,一首標題冗長的詩歌,引起我的注意。這首詩叫做《泰西照相人曰未士丹忱照恭邸及董司農恂、毛司空昶熙、瀋司馬桂芬後,復照余暨文協揆祥、成廷尉林,三人戲作短歌以紀其事》:

未士丹忱滄海客,鶻眼虯髯方廣額。

以鏡鏡人鬚眉活,月影分明三李白。

忽來粉署觀儀型,河間賢邸羅晶屏。

董毛瀋君入刻畫,風采依依垂丹青。

摹寫吾曹復何謂,想以寅清同氣味。

虛庭秋色湛清華,菊蕊桐陰紛薈蔚。

中坐首推文璐公,公才公望神端凝。

一羽雲起漢諸葛,萬國眉攢唐少陵。

廷尉成侯意豪放,天骨開張郁相望。

鄒枚今孰出其右,褒鄂昔應同此狀。

余也駑鈍嗤凡材,萬修王梁同雲臺。

身非倚相偏居左,邱索典墳何有哉。

走筆放歌成一笑,夕陽紫翠天光耀。

行當攜手梅花村,大署堂額曰玉照。

詩歌記錄了一個叫做未士丹忱的英國攝影師,在菊蕊桐陰的秋日下午,為恭親王奕訢和瀋桂芬、董恂、毛昶熙、寶鋆、文祥、成林等要人攝影的過程。詩中這些高官們興味盎然,面對鏡頭,擺起姿勢,一直忙活到殘陽西斜,這使我意識到,瀋、董、毛的合影即攝於此日,當天至少還有寶鋆、文祥、成林的合影以及恭王的照片。

成林圖
 

毛昶熙圖
 

奕訢圖
 

寶鋆圖
 

文祥圖
 

瀋桂芬圖

他們是誰?

今人大多聽說過恭親王奕訢,對文祥、寶鋆等人就很生疏了。其實這次攝影所涉及的人物,均是同治朝和光緒朝前半段清政府最重要的官員。

恭親王、文祥、寶鋆從1861年起,就擔任軍機大臣和總理衙門大臣,文祥1876年去世,恭親王、寶鋆一直任職到 1884年。

董恂則從1861年至1880年,擔任總理衙門大臣,並長期執掌戶部。

瀋桂芬、毛昶熙、成林1869年任總理衙門大臣,瀋桂芬同時還是軍機大臣、兵部尚書。

他們後半生的職業生涯,與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所謂的「同光中興」相重疊,與洋務運動相伴隨。皇太后、皇帝之下,他們就是大清帝國中央政府最主要的執政團隊,也是外交事務負責人。

《清史稿》寫道:【咸、同之間,內憂外患,岌岌不可終日。……文祥、寶鋆襄讚恭親王,和輯邦交,削平寇亂。文祥尤力任艱鉅,公而忘私,為中外所倚賴,而朝議未一,猶不能盡其規略;晚年密陳大計,於數十年馭外得失,洞如觀火,一代興亡之龜鑒也。寶鋆明達同之,貞毅不及,遠無以鎮紛囂而持國是。如文祥者,洵社稷臣哉!」又說:「光緒初元,復逢訓政,勵精圖治,宰輔多賢,頗有振興之像。首輔文祥既逝,瀋桂芬等承共遺風,以忠懇結主知,遇事能持之以正,雖無老成,尚有典型。】

從上述評論中讀者可以瞭解,這些官員在晚清政壇的重要位置。

美國傳教士丁韙良在其回憶錄《花甲依舊》中,形容文祥有著瘦削彎曲的身材與碩大的腦袋,是實際上的總理。

文祥曾經告訴他:「你看到過小驢拉大車,累得喘不過氣來。嗯,那就是我的寫照。」

丁韙良又說:恭親王膚色黝黑,因為近視而瞇縫著眼。恭王不漂亮,然而行為舉止和藹優雅,講話迅速有力,給人以有自主力量的印象,實際上他並沒有。

丁韙良還說:成林向他解釋,聰明的御史或有勢力的總督,常向皇帝進讒言破壞總理衙門的籌劃。恭親王應對的辦法是 ─ 請皇帝給反對者在衙門中安排位置。反對者入了衙門就會發現,親王的政策,才是應對外國的惟一可行辦法。

毛昶熙和瀋桂芬,正是這樣進入衙門的。二人都成了恭親王的忠實同僚。

區別於這些正面描寫,也有外國人直接抨擊總署大臣 ——『他們全部是老頭子,而模樣和舉動則完全像老太婆!』,『總理衙門,應該叫做總不理衙門!』。

這些文字記錄生動而有趣,但看不到他們的形象,不能不使讀者感到遺憾。

新的發現

我在網際網路的搜索過程中發現,倫敦wellcome圖書館網站中,保存著英國著名攝影師約翰·湯姆森(John Thomson,1837-1921),早年在中國拍攝的數百張歷史照片,進而順利找到了那次拍攝活動,全部參加者的照片。

包括恭親王的2張照片;文祥、寶鋆、董恂、瀋桂芬、毛昶熙、成林各1張照片;文祥、寶鋆、成林的合影;董恂、瀋桂芬、毛昶熙的合影。

依靠神奇的網際網路,一百幾十年前中國政壇的最重量級政治人物的容顏形象,在網頁中一一清晰地呈現出來,真令我激動不已。

未士丹忱就是約翰·湯姆森!我不知道這名字當年是怎麼翻譯的。

朋友告訴我:國家圖書館去年9月,與英國國家圖書館,聯合主辦的大型圖片展覽——『1860—1930:英國藏中國老照片』中,也展出過部分湯姆森照片。但可能沒有將照片和拍攝背景聯繫起來。

湯姆森這次為中國官員攝影,是丁韙良牽線安排的。拍攝地點,在東堂子胡同的總理衙門院內花園。

湯姆森事後回憶:

他在翻譯的陪同下,「走進一道低矮狹窄的門,進入了那沉悶的高牆內。循著路我們走過了幾個庭院,庭院裡分布著假山、花園和池塘。在走過了一條幽暗失修的長廊後,我們站在一棵參天古樹下,面前是一間典型中國風格的謁見堂」。

曾有記錄,總理衙門並非設在閎大華美的建築內,而是設在卑陋坍敗的破屋中。仔細觀察照片,房屋的柱子和地面都很破舊,想來斯言不差,老照片為我們提供了直觀的證明。

當年駐京外國人惡毒地形容:

中國官員在這裡管理國家大事,看著自己的鬍子一天天長起來。

一長列全權公使,坐在又硬又髒的座位上,被主人強勸吃他們不願吃的糕點。

為了談話不著邊際而焦急,普遍地耗損了精力...。

從拍照使用的明式圈椅來看,雖然沒有沙發那麼柔和,倒也是受到推崇的古典式樣,老外的評論顯得過於刻薄...。

湯姆森其人

約翰·湯姆森出生於愛丁堡,是一位開創性的攝影師、地理學家和旅行家。他1862年前往東南亞和遠東,用照相機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。1867年他重返遠東,將工作室從新加坡搬到了香港,並在五年中行遍中國。

他1871年從廣東北上福建,並沿閩江旅行,4月和傳教士馬雅各一起前往訪問臺灣,拍攝了包括臺灣府和許多原始村落的最早的照片。隨後又去上海、天津、北京,1872年離華回英國。給這些大臣照相,應是1871-1872年間的事情。

湯姆森攝影取材範圍非常廣大,從王公貴族到街頭乞丐、從皇宮寺院到田間村舍,他的鏡頭留下了歐洲人從未見過的中國文化與人民。

他在中國的照片集結為四卷本的《中國和她的人民》,共計218幅照片,於1873到1874年陸續出版。目前,這部攝影集的售價約為21000英鎊。

湯姆森開創了利用攝影製版印刷方式,向西方大規模介紹報導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先例。過去我們看到的清末照片,不少都是他的作品。

湯姆森後來致力於拍攝上流社會人物的肖像,他在倫敦開設了一家規模龐大的照相館。



来源:南方網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